伦敦奥运会 套套,伦敦奥运会安全套
1.本届巴西奥运会准备了多少避孕套
2.北京奥运到底用掉了多少安全套?
3.2012奥运会感想100字
一、几次国旗门:1、朝鲜女足比赛,国旗被错放成韩国国旗,朝鲜欲直接罢赛,导致比赛延误1小时
2、孙杨与韩国选手朴泰桓并列第二,可是领奖升国旗时中国国旗却在韩国国旗之下(正常为并列)。
3、网球决赛,美国选手小威廉姆斯得冠,领奖时国旗升到一半被风吹走。只剩下了俄罗斯国旗和白俄罗斯国旗!
二、开幕式:1、红衣女子:开幕式上,一名神秘的红衣女子贸然出现在印度代表团中间,由此惹恼了印度代表团,他们甚至责成伦敦奥组委揪出此人向他们道歉。其实她是一名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研究生,目前住在伦敦,她是27日晚参与开幕式演出的750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因为“判断失误”误入印度运动员方阵。
2、日本未看到点火仪式:日本代表团参加完奥运会开幕式的入场仪式之后,由于引导员的错误,没能进入体育场的指定区域亲临点火仪式现场,错过了圣火点燃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3、火炬时间;开幕式以后,主火炬的位置一直是伦敦市民和旅游者诟病的话题,有嫌主火炬不够大气的,有惋惜主火炬“待字闺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更多的,是担心主火炬摆放的位置会影响田径项目的比赛。
7月30日,主火炬已经成功从“伦敦碗”中央移至该体育场的南入口处。移动过程中,也是一路波折不断。本以为这出“连续剧”就此谢幕,但它摆放的位置显然影响到了现场观众观看比赛的视角。
三、国歌跑调事件:夺冠以后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刻对获得冠军的运动员来说是无比光荣的一刻,但组委会的粗心毁了这美妙的时刻。伦敦时间7月31日匈牙利击剑选手斯拉奇获得了金牌,当他满心欢喜的时候,耳畔却传来了奇怪又刺耳的国歌,现场所播放的匈牙利国歌就“没有一刻是在调上的”。
立陶宛选手梅卢提特比匈牙利人更郁闷,在女子100米蛙泳的颁奖仪式上,立陶宛国歌放到一半居然戛然而止,“委屈”写满了这位只有15岁的立陶宛姑娘脸上。
四、证件门:英国本土新星亚当·杰里米是整个英国跑得最快的人之一,可他的奥运证件上印的却是别人的照片!
五、市长滑索门:伦敦市长在参加为奥运造势的活动中,拿着两面英国国旗玩滑索,因为滑索出现了故障,市长先生被“卡”在空中长达5分钟,好好地欣赏了一下伦敦市容
六、韩国美女剑手金智妍表现出色,获得金牌。令人惊讶万分的是,在金智妍夺冠后,场地内回响起了广播的声音“奥运冠军金智妍,来自朝鲜……”,当时现场一片哗然
七、退票门:跳水项目在英国很受欢迎,加上本土明星戴利的影响力,男子10米台的门票早早就被抢购一空。但当地时间25日,伦敦奥组委宣布,大概有600张已售门票的观看视线会受到影响,观众可通过退票来解决问题。问题是:他们没有说明几号的座位视线会受影响,谁来退啊?
八、偷窥门:伦敦奥运会即将开幕,先行抵达的中国游泳队女队员在奥运村住所遭遇色狼偷窥。该名有前科的变态男子上周五躲在女厕所里,当工作人员敲他的门时,他还变声冒充女生,随后夺路而逃。不过最终被抓获,他在出庭时已对罪行供认不讳。虽然利兹大学方面的发言人出面强调说:“当个事件发生后,中国运动员在训练中心将享受到最高级别的保卫”,但伦敦奥运的安保工作的确让人担忧 。
九、特别奖:女子击剑赛场,卫冕冠军海德曼与韩国选手申雅岚争夺决赛权,由于对最后时刻的判罚不满,韩国提出申诉,最终经过近20分钟的商议,裁判认定海德曼晋级决赛。在第一次申诉未果后,韩国又提出两次申诉。申雅岚呆坐将近1小时也不肯离去,等得无聊的现场DJ伴随着音乐旋律说出“韩国人如果想开PARTY,就请快快回家。”
之后,奥运会击剑官方发表声明,维持原判,并解释了原因。 不过,国际击剑联合会意识到关于这一事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决定授予申雅岚一个特别奖。
十、士兵补票门:手球场、排球场、举重馆,甚至比较热门的温布尔顿网球场内,看台上都出现了刺目的空白区。其实场外一票难求。出现尴尬的原因是门票都给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各个项目的国际组织、官员、各大赞助商。光赞助商就获得了110万张奥运会门票。为了使这一切看上去不那么尴尬,奥组委昨天开始了自救行动,他们紧急调来士兵填补空座。于是,观众席上这些穿着迷彩服、气定神闲看比赛的英国大兵,成了伦敦奥运会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线”。
十一、铜牌更换:巴西柔道选手菲利普·基塔代在上周六的比赛中,获得了本届奥运会男子柔道60公斤级的铜牌,此后便对这枚铜牌爱不释手,甚至洗澡时也要随身携带。不过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便“悲剧”了,洗澡时不小心摔坏了铜牌。基塔代在接受巴西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奖牌和佩带的连接处被摔断了,所以他没办法把它戴在脖子上了。而且,奖牌还被摔出了一小块凹痕。为此,巴西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给基塔代换一枚新的铜牌。
其他:1、英国网友:”我好喜欢好喜欢中国队跳水入水的样子……就一点点小波澜。其他队的都好像是有人往水里扔了头奶牛一样“
2、卡梅伦的诅咒……卡梅伦昨天真的是坐地铁去看比赛的。。。。。。不过去了还被骂。。丫马上就被twitter骂成是扫帚星。。看谁谁输。。。 周六去看自行车 。结果卡文迪许输了。。昨天看跳水。。结果跳水跳砸了。 07年橄榄球世界杯他去看。结果输给南非了。第二天跟汉密尔顿说,我看好你哦,结果汉密尔顿也输了
3、钥匙。又丢了前一天还说他们找不到一个售票处钥匙。导致观众大量排队。。今天爆出消息。上周二Wembley球场最后安全检查时。发现警察的一串很重要的内部钥匙找不到了。在派出搜索小队球场里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后。只好。全部换掉 。这是高科技的激光锁,全部换完,花了他们40000磅
4、据传。。奥运村里15万个套套快被用完了。。。目前已经只能处于限量供应状态。。。奥组委已经紧急追加订货。 呃-。- 如果去掉他们自己收藏的-。- 算用掉了10万的话。就是5天每人10个 两个人加起来20个。给运动员跪了-。- 最快消耗套套又称为本届伦敦奥运一新纪录!
暂时就这些,找了一晚上
本届巴西奥运会准备了多少避孕套
摘 要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英国经济持续低迷,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国家形象构建的目标就自然被设定为振奋经济、凝聚民心以及重塑政府威信,伦敦奥运的筹备工作也围绕此目的展开,本文分别阐释英国政府在奥运筹备期间运用影像、品牌、奥运理念等传播策略提升英国国家形象,以及在奥运会期间的应用创意、民心、媒介、旅游等策略等来进一步展示、提高英国国家形象,并指出在奥运英国国家形象构建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伦敦奥运;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可以理解为是由代表国家的形象客体和感知国家形象的主体构成的。美国政治学家布汀将国家形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我认知,二是国际社会中其他行为主体对该国的认知。①因此,可以认为国家形象是可以被主观塑造的,兼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一方面,国家形象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感知、被评价;另一方面,感知和评价国家形象的主体是有所差异的,其差异取决于感知和评论者实际获取的相关信息及其具体的视角、经历、知识、价值观和感情等方面。因此,“大型事件”营销,如亚运会、奥运会等有利于塑造可提升国家形象。很多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大型的媒介事件能够极大地推广和提升主办国家的影响力。同样,伦敦奥运会就是这样一个大型媒介事件,它的到来为英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带来了契机,这个契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奥运筹备阶段的英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伦敦奥运的筹备工作处处注重彰显英国的国家形象,传播英国文化,当奥运第三次来到英国,又在经济危机这样的大环境中,英国政府可谓用心良苦,奥运筹备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对英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笔者将从影像、品牌、奥运理念等方面阐述英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
1.英国国家形象的影像传播策略
(1)跨文化的传播符号——伦敦奥运会会徽、宣传片设计
跨文化的传播符号就是指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跨越不同种族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等因素,达到一种共通共识。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必须找到能让世界听懂、接受的报道方式,建立媒体的国际公信力,否则声音分贝再高,外界也会充耳不闻。伦敦奥运的会徽设计、以及奥运宣传片同样都是在用世界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诠释奥林匹克的英国创意,从而服务于国家形象的传播。
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London。这一设计清晰地传达出伦敦2012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会、所有人的2012,表达了英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奥运会的强烈愿望。同样,伦敦宣传片以社会和全民奥运理念为主题,凸显人文关怀,气氛轻松诙谐。短短5分钟间便在奥运会评委与他国受众间重塑了一个新伦敦人、新英国的视觉形象,也使人们与评委对英国有了重新的想象。
(2)多元化的英国符号——伦敦奥运场馆、奥运村设计
奥运会是主办国文化得以全面展示的一次机会,更主要的是主办国文化通过成功“嵌入”奥林匹克文化,并借助奥运“焦点效应”相对集中的全球注意力资源,得以实现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并比较容易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获得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文化价值系统内的认同,这种认同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另一个是世界的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旦获得世界的认同,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就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全球化时代,这种文化认同更加重要。
伦敦奥运场馆的建设中,无处不彰显着多元化的英国符号。奥林匹克公园按照维多利亚风格建造,奥林匹克主会场被称为“伦敦碗”的设计颇具创新,融入了很多英式元素和英式创意,设计给人一种活力、开放、自由的感觉,从而显现出世界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同时它扬弃一种单纯象征意义的运动形式,回归到它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旨在让大众积极参与,分享快乐,共同点燃奥运的激情与梦想。奥运村的设计也融入大量英式建筑风格元素,以英式住宅的建筑风格为蓝本,设计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奥运村的布局设计,在英国人看来就是他们被放大了的英式住宅,有着强烈的亲和力。英国很好地抓住了奥运会的宣传契机,对本民族多元的特色文化进行传播、加深了外国人民对英国的理解,扩大了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2.英国国家形象的品牌传播策略
(1)跨国际的品质传播——奥运食品主打英国制造
为了重塑人们对英国品牌的信心,英国政府当然不会忘记一个快捷有效的营销途径,推销英国制造的奥运食品。伦敦奥运会期间,印着英国制造牌子的奥运食品被大量供应。在伦敦奥运会前,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戴顿曾强调,奥运食品尽可能都是英国生产。据估算,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在40个场所提供超过1400 万份餐饭,其中,伦敦奥组委负责为1.5万余名参赛选手提供食物。②为了能够保证顺利打造成功英国制造这个品牌,英国政府成立英国食品标准局食品安全执法队,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确保伦敦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2)跨国际的差异传播——奥运旅游联姻英国皇室
英国旅游局启动了“非凡英国,就等你来”的大型宣传活动,目标是到2014年多为英国吸引40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并为英国带来超过20 亿英镑的旅游收入。为了更好地为宣传造势,奥运旅游联姻英国皇室,英国皇室也亲自加入了奥运宣传的队伍中,英国女王今夏亲自为2012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揭幕,这也表明两大赛事在英国享有最高规格的国家礼遇。而威廉王子、凯特王妃以及哈里王子出任伦敦奥运会大使,投身奥运会的宣传。此外,英国王室决定在7月伦敦奥运会开幕期间,以3万英镑一天的价格向外界出租圣詹姆士宫中的部分奢华套间,其中包括圣詹姆士宫正殿、织锦室和安妮王后的卧室。每个宴会厅可容纳500名嘉宾,私营公司可以在这里开派对。届时,入住王宫的客人可以参观王宫,还可同时享用王室职员预备的午宴、晚餐。皇室方面表示,女王此举是要妥善利用王室历史遗产和地理位置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向全世界推广英国王室形象。
北京奥运到底用掉了多少安全套?
这次里约奥运会准备了45万个避孕套。
每到有大型活动举办之时,都是性服务行业大赚一笔的好时机。在巴西绵长海岸线的沿线城市,阳光、沙滩、美女和各种聚会吸引不计其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其中有数量可观的“性观光”游客。里约就是性观光城市的典型。
2012奥运会感想100字
北京奥运终于降下帷幕,成功得超乎想象! 花了多少钱并不重要了,已经花了;拿了多少金牌大家有数,已经拿了;去伦敦还得过四年,以后再说…… 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北京奥运,所有运动员都提供免费食宿和往返飞机,客去主人安了么?现在我们应该数一数奥运村免费发放的十万个保险套还剩下多少,据媒体报导,用了3万个,是历年奥运会里最少的。 奥运村里的烹调水平可以说世界一流,俗话说“温饱思*欲”,加上运动员们年轻、身体好,历届奥运会基本上免费套套供不应求,但本届奥运会十六天里一万运动员只消耗掉了3万套套,可以说人均每五天用掉一只,这样估算准确么?套套消耗的不多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信北京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让“流莺”统统消失,加强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免费发放十万安全套力求尽可能“安全”,来自204个国家的运动员、家属、粉丝、游客这样一只“多国部队”到底如何避免疫情发生,想必组委会也是煞费苦心,有详尽的计划。但性也是一种权利,我的一个北京朋友向我自豪地声称奥运期间和一个外国(这里隐去国名)女子上了床,说是“为国争光”了,说是“报仇”了,说是快完事的时候还高喊“打倒帝国主义”了,我并不想关心其性爱细节,只是想知道有多少不安全性行为在奥运期间发生?套套毕竟还是少了3万个,是怎么“没有”了的?有以下可能: 1、 免费的,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2、 正正经经地用掉了,也许有的人用了很多,有的人禁欲了。3、 怕中国货质量不好,不信任,到商店自己买。4、 担心北京奥运不送套套,自己在国内买了随身携带。5、 当奥运纪念品留下了(志愿者、游客、运动员都有拿)6、 压根就没用套套,认为中国就是净土。 然而,套套少了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奥运期间的性交次数,运动员性丑闻常见于报章杂志和网络,到底今年夏天他们干了些什么,疾控中心应该掌握得一清二楚,不能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这不是应该忌讳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也有知情权。 可以肯定这样的“灰色话题”各方面都会保持低调,但我们很关心的是:1、 算上奥运酒店,到底实际消耗掉了多少安全套2、 入境人员及物品是否进行了严格的传染病检测3、 和外籍人士接触(密切接触)的人是否需要到疾控中心报到,有这样的觉悟么?4、 到底有多少涉外婴儿或者是著名运动员后代产生?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伦敦奥运猥琐的会徽我们可以忍;据说是按照皇家风格设计的奥运志愿者工作服我们可以忍;苦逼的当免费劳力甚至倒贴钱工作10个、11个小时我们也可以忍,但在伦敦奥运会上,组织者和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进行贬低和攻击,以及对自身工作中的漏洞和错误选择回避的时候,我忍不了了,有些事不说出来我难受。
先说说培训时的那些事。我当时是被选进了NOC/NPC Service小组,是最早拿到OFFER的一批人,我们小组也是所有奥运志愿者中最早进行培训的——2012年2月份开始,每个月有两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长5个小时,培训一直持续到2012年的6月中旬,最后有两个整天的驾驶培训和一天的场馆培训。期间所有的交通费,包括伦敦市内的地铁费用奥组委都不给报销。不仅如此,长达5个小时的培训,午餐或晚餐,都没有安排,只有最后两次,有媒体的参加,提供了简单的三明治,苹果,巧克力等。因为NOC service team主要负责国家代表团领导的接待和陪同工作,所以培训内容从运动员接机注册到开幕式到赛场等等环节都有所涉及,这样我们组对整个奥运的组织工作有比较多的了解,培训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借鉴的北京奥运,常能听到的一句话——08北京奥运的时候是怎么怎么做的,什么什么问题是怎么处理的。
第二次培训时,Team leader告诉大家,工作任务还包括驾驶,需要有英国驾照,心想,接待的都是重要的运动员和官员,这要是开车出了事谁负责——果然6月初的驾驶培训(主要是熟悉路况和专用的奥运线路),第一天就有人出了车祸,后来第二批人培训的时候,会有教练跟车做安全评估,刷下去了一批人。虽然已经在英国开了一年半的车,但因为自己的停车技术很差,就跟组长反映了,组织居然还是给我安排了配车,还说不会有太多机会停车,每辆车都有专用停车区域。代表团的接待车辆是BMW 3系手动挡,每辆车的周租金是3000英镑,约和人民币3W,这么多钱其实买的就是个各个场馆和奥运村的通行证及停车证,而且不含伦敦市内昂贵的停车费,英国的汽车本来也不贵,几个星期的费用能买辆新车了。不知道其他小组的情况怎么样,但是NOC team里基本都是大叔大妈级的人物,有不少人不熟悉手动档,那天跟我一辆车的总共4个人,每人开一个小时然后换人,那天的经历我只想用四个字形容:“惊心动魄”:转弯的时候低头挂档,高速公路上还用2档等,但教练最后只说了句“还要练习”,居然还是让他们通过了。
6月中旬离奥运开幕还有1个月左右,最后一次驾驶培训,去了奥运村及各个比赛场馆,当时奥运村绿化还没弄好,场馆周围在修路。7月17日,运动员第二天就要入住了,奥运村里的床铺居然都还没有安装妥当,找了很多人加班加点的拼床,连续两天都是早上9点干到晚上11点。比赛开始后,大多数event service的志愿者日工作时间超过11个小时,早班4点多就要起床,7点多在场馆听组长briefing;晚班最晚要到凌晨1点多,超出正常工作时间2-3个小时。欧洲人都很会安排工作时间,现在面对免费劳力就是这个用法?奥组委的组织和筹备工作进度缓慢,凭什么让我们这些志愿者拼了命地工作来替你买单?而且很多志愿者还是年纪偏大的大叔大妈,他们可都是您自己的国民,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外国志愿者都看不下去。
再来说说志愿者的待遇。伦敦奥组委不提供住宿,这很正常,大型活动很少有为志愿者提供住宿的。伦敦平时一般房子的周租金约150英镑,约1500RMB,到了奥运期间,租金基本是翻倍涨,伦敦人不会管你是志愿者还是游客,于是就有志愿者组织去公园搭集体帐篷。交通方面,伦敦给7W名志愿者发放了伦敦的公共交通月卡,可以乘坐伦敦1-6区的公共交通,但捷运线和火车费用要自己付。我特意翻出2010年5月份招聘奥运会志愿者的宣传手册,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奥组委会承担伦敦至纽卡,曼城等co-host城市的火车费用,始发站或终点站是以上几个城市之一,奥组委可以报销。到了2012年6月份的时候又说不给报销了。因为伦敦市区住宿费比较贵,还有很多人选择住在伦敦近郊的小村庄,结果就是每天去伦敦奥运上班的火车票要自己掏腰包,还要早早起床避免迟到。更无耻的就是工作不满5个小时,不给饭吃,还能更无耻点吗?至少曾经参加过活动的主办方没有比伦敦奥组委更贱的。
志愿者的选拔工作进展缓慢而且很不地道。当时报名总共是13W人左右,最后录取约7W人。2010年10月网申结束。到了2011年3月前后开始发放面试邀请,面试组把英国分成十几个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呆半个月至一个月。我本来是4月在曼城地区面试,后来因为个人原因要求换到了6月份的北爱尔兰,在北爱首府的女王学院参加的面试。面试过后就是漫长的等待,2011年12月收到OFFER,很多人12月时的状态还是under review,他们每隔几个月就会收到伦敦奥组委的邮件,说一大堆客套话,说没有忘记大家,让大家耐心等待Bla,Bla,Bla...后来我从一个面试组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奥组委把所有参加面试的人分成了两个梯度,2012年初没有拿到OFFER的人,其实是上了替补名单,防止有人最后退出,人员不够分配。到了5月底的确是有很多人退出了,造成这个结果的罪魁祸首也是奥组委——奥组委不为国外志愿者申请签证提供帮助材料,还很二的规定志愿者所持英国签证必须超过2012年11月8日。奥运和残奥赛事在9月中旬就结束了,可是为什么要求志愿者的签证要到11月8日之后?答案:英国给所有外国运动员的签证有效期到11月8日。这是什么逻辑?志愿者的签证和运动员的签证有关系么?我对这个问题疑惑了很久...5月份,很多人培训都参加完了,但是还是被强制退出了,让那些从巴西,南美等地坐飞机来参加培训的志愿者情何以堪。然后奥组委发现人不够用了,又进行了一轮替补名单里的电话面试,距离奥运开始还有不到2个月,还在组织面试...甚至到最后,有些人没有面试,没有培训,直接就上岗了...奥运赛事频繁出现误判,不得不让我怀疑,是不是连裁判都是临时找的业余裁判?一直到比赛正式开始,居然还有人的状态是under review, 本来可以早早订机票,假期做别的安排,但就这么被奥组委一次次的玩弄。
除了伦敦,英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几乎见不到奥运的任何宣传,甚至我英国同学和朋友还问我奥运开幕式是几号。举两个真实的例子。7月底我乘当天最后一班地铁回住处。由于是一场比赛结束不久,地铁上人特别多,其中有一站下的人也很多。有个估计20岁左右的英国盲人女孩,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地下车,爸爸(看年龄猜测的)走在前面,面对面拉着女孩的一双手,女孩子两边是亲人搀扶着。走到一半,地铁门关了,把她爸爸夹住,而且更坑爹的是门没有自动打开,情急之下周围的游客一起把门拉开。当女孩意识到发生什么时,靠在爸爸的肩膀上,很伤心,家人在一旁安慰她。当时我身上挂着工作证,身旁一个英国人问我觉得这次奥运组织得怎么样,我没有回答(其实当时在思考这种尴尬的情况该怎么为奥运辩护,不至于太难堪,毕竟自己也是奥运的一份子)他看我不回答,很大声地对我说,他和他的朋友们都觉得这次的奥运,一个词来形容,就是SHI.T。此外是在驾驶培训上,车载GPS每次开启都要从指挥中心下载最新的路况地图,当时系统还没设计好,导致各种绕路,加上对伦敦路况不熟,我开到了一个小区里,教练紧张地说,赶紧把车开出去,别呆在人家小区里,伦敦很多人都对这次奥运很反感。既然国民不支持,国家经济不景气,当初为何又要申请承办2012年的奥运?
听伙伴说起,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和韩国选手并列银牌,居然颁奖升旗时国旗一上一下。颁奖的升旗高度代表了名次,即使出现并列也应该是放置在一侧,并排升旗,难道英国办了3届奥运连这个传统都不懂?给出的解释——没有足够的空间并排。银牌出现并列没有铜牌,即使并排也只有三面国旗升起,为什么之后再发生排名并列的时候就放得下了。对于为何韩国国旗在上,中国国旗在下的解释——按照运动员首字母排名,中国靠后。曾经在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国代表在伦敦开会,两个正处于战争时期的国家国旗被弄反了(不是韩国和朝鲜),后来在会议开始之前被人发现,改正过来了,之后安排的一次培训,就是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以及字母缩写,包括运动员,开幕式国家代表团出场顺序等等,培训时讲的很明确,是按照国家首字母的顺序来排序,可实际比赛到了颁奖就变成了按照运动员的首字母来排序了,而且那次培训还特别强调过要注意几个关系紧张国家的国旗千万不能弄错,这其中就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中东地区,非洲的一些国家,按道理说,韩国和中国目前的关系,奥组委首先应该考虑避嫌。这几天,韩国和朝鲜的国旗弄错就至少有两次。要不是英国人弄小动作,就是当班的Team leader脑子里有屎,莫非真是土豆吃多了,吃傻了?
叶诗文破记录夺金,被媒体拿着话筒问是不是服用了兴奋剂。真心觉得可笑,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注重人权自诩,现在却如此不顾“绅士”颜面的在中国运动员身上泼脏水,损害我们运动员的名誉。叶诗文兴奋剂检测通过了,又改口说叶诗文是基因改造过,学术报刊居然还发表文章论述叶诗文破记录夺金的不现实。
再然后发生的一件事就真的不仅仅是愤怒那么简单了。前两天的消息,羽毛球女双的八名选手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中国,韩国的两个组合,印尼,都是羽毛球强国。说是为了增加观赏性,这届伦敦奥运把羽毛球女双规则改成了小组赛加淘汰赛。有很多童鞋发了帖子详细解释说明了新赛制,凭心而论,或许,我是说或许,国际羽联真的是出于让平平的选手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多亮相几次的目的才有了新赛制,但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因为一组的比赛结果,导致其他组的选手争相输球,您还会认为新赛制是成功的吗?羽联把女双当成团体赛了?团体赛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代表队,在一个国家有两队参加同一赛事的时候搞小组赛,除了本次奥运会的羽毛球女双,恐怕也很难再找出其他比赛了。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强项,近年来规则总是一改再改,那些什么什么国际联合会制定规则的时候有没有征求羽乒强国的意见,为什么当比赛出现了问题,最后都是运动员个人承担责任。新闻发布会上,国际羽联主席还义正言辞的说新赛制获得极大成功,我想问,没有屁股制定出来的规则,你们现在还有机会开这个发布会吗?难道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你们就没有责任?就算是小组赛赛制如果8场比赛同时进行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样说来是不是国际羽联是不是也有责任,是不是应该解散国际羽联,至少也应该一并处罚制定新赛制的几个理事,然而处罚决定是取消4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这么多届奥运会,除去因为兴奋剂,似乎没有比这次处罚更严厉的了,你们在下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对运动员会产生什么影响?四年的努力,一个运动员的青春有多少个四年?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的运动员,也许名次和金牌真的就代表了一切。说中国运动员消极比赛,看看欧洲足球赛场,小组赛里踢默契球的还少吗?不是我硬把羽毛球和足球做比较,你们把赛制改成和足球一样,但足球赛事里会有英国一队,英国二队?会有某俱乐部A队,某俱乐部B队出现在同一个联赛的小组赛里吗?我们想包揽金银牌,怎么了?!参加比赛的选手和国家,哪一个不想多拿奖牌?!再后来羽毛球女单季军比赛中,汪鑫退赛,不知道原因的可以自己问度娘。
看了羽毛球女双取消比赛资格网上大家的评论,很伤感,居然还有很多国人叫好。咱们的同胞在异国的赛场上搏命,被人欺负了,国家不肯出头,大家还一个劲的拍手称快,这些人都是什么心态?难道真是鲁迅笔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弱国国民么?如果你自己是当事的运动员会不会觉得心寒,以后还会有人愿意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吗?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变得如此不团结?每个人都是埋头做着自己的事,不关心彼此,移民的移民,捞钱的捞钱。那天在赛场,看到屏幕里放着国际羽联取消中国运动员比赛资格的新闻时我真的哭了。
之后又发生了乒乓球选手丁宁被S.B裁判几次误判,真的是误判么?还是裁判本身水平问题又或者针对中国?为什么这届奥运裁判们对中国队的判罚如此严厉?憋了4年,可算是逮到机会了,难为伦敦奥组委,什么什么联合会还有西方媒体了。看看那些媒体和部分观众的嘴脸,你就能明白什么叫做君子是伪君子,小人是真小人。可能有人说,最后金牌都是中国的,没错,金牌的确都是中国的,可是对于运动员个人呢?你能想象在中国做一个职业运动员作出的牺牲和付出么?因为不公平的待遇错失或许本来属于自己金牌,换做是你,你会怎样?
我原以为自己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在赛场,听到英国人不屑的谈论中国夺得首金时还是会愤然。似乎这么多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没多大改变,还时常处于被发达国家“强.暴”的位置,然后,突然有种很烂俗的感慨——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云。
就事论事,英国奥运办的像屎,但是一起工作的伙伴人都很不错,大家相处很愉快,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英国人,很慈祥,很热情。记得曾经在某个英国小镇迷了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近两公里的路,把我带到目的地,加上英国的历史感和自然风光,还是很值得一游的。
伦敦,你赢了,这届奥运注定会被世界铭记。最后用两个字形容下本届伦敦奥运:呵呵。
PS:以上内容都是我的真实经历,部分内容是其他志愿者工作组的伙伴转述。
其实写这个日志的目的真的不是为了贬低谁,或者是为谁辩护。体制问题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是个正常的中国人都知道咱们的国家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日志里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两件事——1.伦敦奥组委颠三倒四,很不靠谱;2.不说对国家宽容,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运动员宽容一些,他们要顶着国家和领导的压力、不公平的判罚进行比赛,再没了国人的支持,那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来说,真就没什么意思和意义了。不管最后是否能夺得奖牌,尽力了,他们都是英雄。大家也不要上升到民族矛盾,东西方思想文化矛盾的高度...就当成是吐槽贴吧...-.-lll
之前遇到很多事情,很多观点可能是比较偏激,但如果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在赛场亲耳听到外国人对咱们国家说三道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8月7日记:看了一些大家的评论,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回复,就找几条问的比较多的回复下吧。不少人说,如果志愿者这么苦逼,为啥还要参加。我不是神仙,我无法预知未来,负责任的说,如果1年前我就知道伦敦奥运是这个二样,我绝对不会报名参加的。另外我介意的也不是志愿者待遇差,而是奥组委赛前培训承诺过的很多事,到了比赛正式开始又成了另一个说法,伦敦生活费本来也高,火车票费用所占比重真没多少,这是一个诚信问题,难道会有人被放了鸽子还高兴的吗?
很多人非要拿伦敦奥运和北京奥运做比较,说当时08年浪费了多少多少纳税人的钱,有怎样怎样的问题,是不是有转移话题之嫌?我不否认中国当前体制的问题,可这些真心不是我这篇日志的重点,貌似我说的是一个公平问题,那按照各位的逻辑让裁判做到公平判罚要花很多钱?伦敦花钱少,所以出现各种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请恕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无法理解。
还有人留言说伦敦奥运并不是针对中国,认为是针对中国的国人反而体现了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也希望,真的希望奥运会和政治无关,也许某些国家还把体育赛事当成政治任务,但至少作为裁判应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运动员都能一视同仁,统一标准,为自己的职业和所有参赛的运动员负责。人非圣贤,一次,两次或许真的是误判,然而三次,四次误判发生在同一个国家的运动员们身上呢(而且有些判罚,说真的很明显也很牵强)?不得不让人反思,这些反思也是见仁见智,每个人经历和背景都不一样,没必要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侮辱。
还有些人,你们喷国家体制,喷国内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OK,我挺你们,但是能不能别见什么都喷,运动员也是咱们的同袍,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体育制度的受害者,毕竟能得金牌的运动员是少数,看到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在异国的赛场受到伤害,言语中没有安慰甚至还流露出快感,有这种心态的人也请恕我实在不敢苟同,我只想说:您真的病的不轻。
今天看吊环比赛后的采访,陈一冰强忍着泪水,最后还是哭出来了,这样的镜头,仿佛应该不是第一次了,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健儿们,不管名次如何,你们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