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一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信息

文章内容

突尼斯局势最新消息,突尼斯局势

tamoadmin 2024-06-25
1.谈谈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对中国的直接影响2.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的原因和思考3.摩洛哥VS突尼斯,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4.我想五月份到突尼

1.谈谈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2.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的原因和思考

3.摩洛哥VS突尼斯,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

4.我想五月份到突尼斯旅游,那里现在局势如何?安全吗?

5.为什么隆美尔兵败阿拉曼被撤职却也不离开非洲?

突尼斯局势最新消息,突尼斯局势

丹麦跟突尼斯比赛是:丹麦先开球的。

本场比赛开赛前裁判抛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突尼斯队长猜中了硬币的正反面先选好了边,由丹麦队上半场先开球。

足球比赛开球规则:比赛开始前通过裁判“掷币”双方队长挑边,猜中的一方选择上半场的进攻方向,而没有猜中的一方就只能是先开球了。开球的时候把球放在球场的中心标记上,所有的球员在本方半场,且开球对方队员,应距球至少9.15米,直到比赛进行。

丹麦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

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

谈谈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1943年1月下旬

法军第19军—指挥官路易-M.Koeltz将军

突尼斯方面军—指挥官乔治.巴雷将军

马克.德.康斯坦丁师—指挥官约瑟夫.维尔佛特将军

美军第II军团—指挥官洛伊德.弗雷登多尔少将

第1装甲师—指挥官奥兰多.沃德少将

第1步兵师—指挥官泰瑞.阿兰少将

第34步兵师—指挥官拉塞尔.哈特雷少将

Fruhlingswind行动—西吉.布.吉特(Sidi bou Zid)村的战役

阿尼姆的攻击战于1943年2月14日凌晨时分展开,分兵两路对西吉.布.吉特村形成合围。第10装甲师从费德(Faid)山口开出,向西北方挺进,在Djebel Lessouda附近迂回后在西吉.布.吉特处停下来,第21装甲师则从南部穿过迈齐拉(Maizila)山口向北挺进。美军在Djebel Lessouda附近的防守部队是CCA,包括第34装甲师第168装甲团2营,他们由一个坦克连和一个坦克歼击排支援,归巴顿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中校指挥。西吉.布.吉特村南部的山麓由相近兵力把守,托马斯.德雷克上校率领的第168步兵团3营担任守卫,他们负责阻挡一切来自西吉.布.吉特南部的攻击。这样的防守阵型是为了能够尽可能长的拖住从费德山口涌来的德军兵力,以便路易.海陶沃中校指挥的两个坦克连和十几辆坦克歼击车能够从西吉.布.吉特发起反击。

第10装甲师于清晨4点左右开始行动,掀起了一阵沙漠风暴。他们的先头部队击溃了一小股美军掩护兵力以及第1装甲团的一个小型分遣队—G连。在沙暴的掩护下,一个战斗组向山口西部开去,打算击溃那里的美军防守炮位。到当天黄昏的时候,双方都清楚德军将有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在即,但沙暴使美军无法从山顶预估这场攻击的具体规模。转天早上7点30分,德国空军开始了对西吉.布.吉特地区的大面积空袭,毁坏了城镇中心。到8点30分的时候,沙暴总算移开,沃特斯上校得以看清楚前进中的德军兵力,他估计大约有60辆坦克,20多辆装甲车和若干其他战车。同时,海陶沃的装甲部队也从西吉.布.吉特出发,包括第1装甲团2个连的M4中型坦克(H和I连),还有第701坦克歼击营的十几辆坦克歼击车。随着海陶沃的部队逐渐靠近德军部队,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在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便电报CCA指挥部的麦克昆林上校说,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拖住德军。这时海陶沃指挥的很多坦克已经被Djebel Lessouda处德军的88mm炮击中,同时还遭到虎式坦克的88mm长距离火炮袭击,损失惨重。他打算率部突围回西吉.布.吉特,但最终还是和德军部队接头交火,到10点30分的时候,他人数上占下风的部队已经被逐渐分割成碎片。沃特斯和第168步兵团2营完全被孤立在Djebel Lessouda上半部分,对战斗所能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阿尔戈尔的第1装甲团2营在1943年2月15日西吉.布.吉特村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图中左面的坦克是M4A1,右面的是M4中型坦克,均隶属于F连。

随着Djebel Lessouda附近的战局逐渐发展,第21装甲师也从南部开始向西吉.布.吉特发起进攻,但由于沙暴在该地区持续时间长且极为猛烈,进军速度非常缓慢。由第104装甲掷弹团组成的Schutte战斗组,在一个坦克分遣队的支援下,于中午时分到达美军第168步兵团3营守卫的Djebel Ksaira西侧,Stenkhoff战斗组则于下午2点左右从西南方向移动到西吉.布.吉特附近。

截止到当天中午,德军的坦克已经从四面八方靠近麦克昆林在西吉.布.吉特的指挥部,城镇中心也暴露在坦克射程之中。经过勇猛顽强但于事无补的战斗,海陶沃此时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坦克,仍未能阻止第10装甲师前进的步伐。海陶沃的座架在被击中起火前击毁了4辆德军坦克,他和其他成员徒步走回斯贝特拉,海陶沃当天率领的44辆坦克中,只有7辆幸免于难。麦克昆林一开始疏散了CCA大部分的军队,除了自己的贴身人员,并于午后不久撤退到镇西部另一个临时指挥站。在Djebel Ksaira德雷克的部队仍旧报有逃生的一线希望,但这个请求被弗雷登多尔在14点10分拒绝了。缺少和指挥中心进一步的联系,德雷克调了一部分兵力到山口另一侧更易防守的加雷特-海迪德(Garet Hadid)。随着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局势几进崩溃,麦克昆林的执行官,彼得.海恩斯上校给斯贝特拉附近的第1装甲师总部发去了求救电报,请求沃德上将允许沃特斯和德雷克从他们已无任何希望的位置上撤退。沃德解释说Fredendall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美军已经在策划反击战。弗雷登多尔强硬的指挥风格和他遥控指挥的方式断送了两个孤立无援部队的前程。

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于傍晚前在西吉.布.吉特西部取得联系,并巩固了他们在镇中央的位置。到目前为止,Fruhlingswind行动基本按原计划执行,德军的伤亡非常轻微。西吉.布.吉特附近的美军损失或丢弃了44辆坦克,59辆战车,26门火炮以及22辆卡车。阿尼姆的副官海因茨.齐格勒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他决定大部队驻扎在西吉.布.吉特附近,以便应付预料之中美军的反击。齐格勒的过分谨慎激怒了隆美尔,后者打电话给阿尼姆,要求他给齐格勒施加压力让他夜间向斯贝特拉进军好扩大战果。阿尼姆赞同齐格勒的做法,希望能够像原定计划那样,保留一部分兵力来实施下阶段对皮雄及其北部的行动。

沃德认为麦克昆林夸大了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德军,因为盟军情报部门仍然宣称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参战,因此他推断德军在西吉.布.吉特地区的兵力大约为:40辆坦克分布在Djebel Lessouda,20辆靠近Djebel Ksaira。预定第2天的反攻由罗伯特.斯戴克上校率领,作战部队包括先头部队:阿尔戈尔的中型坦克营,支援部队:隶属第701坦克歼击营的M3 75mm坦克歼击连,还有两批自行火炮和第6装甲团3营作为后备。显而易见,这样一支临时拼凑并缺乏作战经验的部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战绩,在西吉.布.吉特的德军至少包括了一个装甲师,据估计已经展开防守阵型,随时应对盟军的反攻。事实上,只有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被派去迎战大量久经沙场、经验老道的德军,其悲剧性的结果可想而知。

斯戴克的反击于1943年2月15日中午12:40分展开,开场的阵型是死板的教科书式的,阿尔戈尔的坦克营以V字形阵型出战。一架德军侦察机发现了美军的动向,立即预警齐格勒美军的位置和前进方向。德军本来在前一夜就有充足的时间备战,他们的反坦克炮和88mm高已经做好准备,隐藏在橄榄丛里来控制通向西吉.布.吉特东北方的交通干道。德军允许美军的第一批坦克通过自己隐藏布置的反坦克过滤网之后开始射击,随着反坦克炮的开火,美军的坦克连急忙开始防御,但当时的地势实在是太开阔了,几乎没有任何掩护。在美军确定两侧都有德军坦克之后,其中一个坦克连试图对付北部的第21装甲师,另一支坦克部队则迎战南部的第10装甲师。阿尔戈尔的坦克营与支援步兵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到傍晚时分,战局已经再清楚不过:他们将无法到达目的地Djebel Ksaira去解救身陷囹圄的第168步兵团3营。17:40分,队尾的4辆坦克勉强从战场上撤下来,但剩下的40辆坦克渐渐的被四周合围的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逐一打成碎片。

1943年2月15日当夜,美军指挥部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出现了极度的震惊和迷惑。沃德报告说:‘西吉.布.吉特东部有大量燃烧的坦克,还不清楚它们属于哪方,也许我们击溃了德军,也许我们被德军击败。’但可以肯定的是,解救凯塞林关口两侧被困部队的行动失败了。两架P-39战斗机奉命飞往Djebels地区,向被围困的美军部队散发传单,通知他们准备逃离现场。在两天的战斗里,CCA在未能给德军带来明显损失的情况下,自己却损失了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齐格勒却未能抓住机会乘胜追击,他向斯贝特拉地区派出了巡逻队来确定美军是否在准备另一次反击。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隆美尔大怒他坐失良机,但凯塞林元帅当时正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里,无法介入北非的战事。阿尼姆更关心燃油的消耗,希望为将来在丰杜克地区的行动保留充足的原料,并且,他的部队已经完成了他们预订的计划:击溃CCA。

凯塞林直到2月16日才收到阿尼姆胜利的消息,他通过最高统帅部向阿尼姆传达了夺取斯贝特拉的指示。齐格勒继续谨小慎微的前进,加强了他早期的巡逻任务,这给了盟军更多的时间进行防御。安德森最终意识到他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全是错误的,命令Koeltz把法军转移到多塞尔斯(Dorsals)以西,包括归法军指挥的美军第34步兵师。弗雷登多尔命令英军守卫多塞尔斯以西斯比巴(Sbiba)处的重要通道,英军第26装甲旅和两个步兵营分别驻扎在斯比巴南北方向。沃德奉命将罗宾内特剩余的CCB撤到斯贝特拉,经历了数个月的分散之后,终于将该师的部队集合在一起。2月16日夜,美军撤回了他们在科恩(Kern)十字路口最东的部队,其间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胜仗,几辆美军坦克伏击了齐格勒的先头部队,士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43年2月16日,美军第二次反击失败后,齐格勒终于下令第二天进攻斯贝特拉,但这个决定显得姗姗来迟。盟军从加夫萨撤退,使得隆美尔的Morgenluft计划得以实施,在盟军退出该城后,库尔特.里宾斯泰因将军已经率领非洲军占领了那里。隆美尔指示里宾斯泰因如果没有遇到反抗,就一直沿路向菲里阿纳(Feriana)前进,以支援阿尼姆的进攻。

斯贝特拉的疑点

1943年2月16日夜晚,美军CCA的残余部队已经在斯贝特拉北部的橄榄丛里建立了防守,同时罗宾内特的更具战斗经验的CCB也已经到达,占据了南部。齐格勒的先头部队凭借零星的机枪和火炮声探明了外侧防守的兵力,当橄榄丛中CCA的指挥部暴露在德军机枪射程之内时,麦克昆林决定向西疏散他的部下,远离危险,但丝毫没有考虑这样做给旁边的兄弟部队带来的影响。在看到他们两个营的战友就这样被丢在Djebel Lessouda和Djebel Ksaira,而两次反击均没有奏效后,CCA剩余部队的士气大受打击。在工兵爆破了一些设施后,位于正在撤退的总部人员旁边的部队认为一场大的撤退已经开始,然后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疏散,CCA就这样瓦解了。当时关于撤退的谣言已经在士兵中间不胫而走,再加上大家看到的场景,紧张害怕的部队带动了其他无心恋战的部队,斯贝特拉外的道路已经被逃跑的美军和车辆围得水泄不通。

值得庆幸的是,罗宾内特饱经战火考验的部队,以及CCA一些意志坚定的部队,留下来坚守他们的阵地,在当夜把德军阻挡在海湾之外。黎明时候,美军军官开始设置路障,并在城镇郊区清点收集败逃者。齐格勒的部队并没有从斯贝特拉的混乱中占到多少便宜,但关于该镇错误的情报使弗雷登多尔相信斯贝特拉快要陷落了。安德森示意弗雷登多尔务必坚守该镇直到1943年2月17日夜间,但后者警告说那里时刻都会崩溃。于是,安德森不得不在上午11点时下令撤退,沃德奉命经过凯塞林关口向塔莱(Thala)方向撤退,安德森.摩尔则率领第19工兵团从斯贝特拉向凯塞林关口以东进发,为第1装甲师的撤退做掩护。

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的原因和思考

阿拉伯世界局势动荡是从突尼斯开始的,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

波及到突尼斯、埃及、北非、西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多个国家。

中方提出五点主张的基本考虑是:立即实现停火,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不能再继续伤及无辜;避免悲剧重演的基本保障是各方在停火基础上,尽快就监督停火、安全安排、人道救援等问题寻求长效解决办法,避免战火重燃,同时加沙百姓的生计能得到保障,国际社会的援助能够顺利、及时地到达加沙人民手中;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巴以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争端,实现巴独立建国和巴以和平共处;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国际社会承担起责任,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而发生的中东北非国家,恰恰都是石油生产大国,而且都与我国有着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中东北非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近日,仅仅是心理担忧的预期因素,就已造成国际油价大幅上升,纽约和伦敦布伦特原油市场在利比亚升级的2月23日暴涨,突破和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对我国石油进口造成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大局。

给分哦。。。

摩洛哥VS突尼斯,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我想五月份到突尼斯旅游,那里现在局势如何?安全吗?

这两个国家在非洲大陆的土地上是两颗耀眼的明珠,被称为最不像非洲的国家,是非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从国家综合实力上来说,摩洛哥非洲的准一流强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均位于非洲前五,突尼斯要逊色一些,是非洲的整二流强国。所以,单论军事实力,摩洛哥的军事实力要强于突尼斯。

摩洛哥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位置位于非洲的西北角,别称为?北非花园?,文化上有着欧洲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相互交融的特色,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非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在全球军力排行榜上,哥哥位于第55位,在非洲排名第七位,比突尼斯的军事排名要更靠前一些。摩洛哥在军事改革之后,军费相对来说比较充裕,并且也积极向欧洲的军事体制学习,它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目前摩洛哥的装甲力量在西欧范围内可以说是?超一线?,由于控制着西撒哈拉的磷酸盐矿产(磷酸盐被誉为白色黄金),故而摩洛哥也有非常充足的经费来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实力还是不俗的。

突尼斯地理位置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北端,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也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多元的文化,曾一度是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后来成为了法国的殖民,1956年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并建立起了国民军。突尼斯在外交上一直注重与欧洲的关系,其武器装备也多半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军事实力来讲整体实力不及摩洛哥。

为什么隆美尔兵败阿拉曼被撤职却也不离开非洲?

阿拉伯国家基本都没问题。我去年九月去的,一个人背个双肩包跑遍了整个突尼斯。最佳时候是九月份去。首都的酒店是需要预定的,很紧张的。首都以外的酒店除了旅游旺季基本不用预定,很便宜的,30至50突尼斯币。

那时候,突尼斯首都的步行街还有坦克、装甲车、铁丝网、部队、武警、警察、便衣。阿拉伯人很友好。那时候利比亚战争还木结束。很多利比亚人在突尼斯。

基本上是阿拉伯语和法语,英语很少。很多时候交流靠比划。

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恐怖。SBTV都是说人家国家乱,自己国家好的。

小偷、骗子基本没有或者很少,要注意下。

突尼斯很漂亮的。带好太阳镜和防晒霜。

942年,对于二战始作俑国——德国来说,是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一年。在东线,苏联的酷寒又一次将德军主力阻滞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南方,盟军开始登陆非洲大陆,隆美尔正带着7万非洲军团进行着一场3200公里的大撤退。

尽管是撤退,但还是让我们领略到一位优秀战术家的指挥水平。在对手的围追堵截中,在没有制空权,物资缺乏的情况下,隆美尔冲破层层阻力,违抗死守命令,将2万多德军精锐几乎没有损失的撤回突尼斯,令人唏嘘不已。

在墨索里尼和看来,这就是败退,是无法原谅的。就在隆美尔刚刚撤退到突尼斯时,他的总司令职务被撤销,原非洲军团也被整组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应该回国治疗,可他为什么不立刻离开非洲呢?

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不好。

首先,当初意大利人在非洲“偷鸡不成蚀把米”,眼看埃及没有攻占,还差点被赶出非洲,20万的部队损失了一大半,只得求助与实力强大的德国。考虑到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性,又可以在墨索里尼面前拿捏一把,于是爽快决定出兵增援。

隆美尔到了非洲不负众望,很快扭转了局面。但是,好景不长,仅过两年就从埃及城边被赶了回来,非洲军团被整组,归意大利人指挥。此时,如果让隆美尔回国,就意味着德国也没有能力控制非洲,的脸面将彻底丢尽,成为意大利人的笑柄。

其次,动摇军心。非洲军团经过两年的征战,打出了骄人的战绩,在轴心国的知名度很高。作为指挥官的隆美尔,更是家喻户晓的战将,如今节节败退,谣言四起,国内都在担心非洲的战局,他一旦回国就预示着向国民宣布,德国在非洲已失败。

同时,隆美尔在非洲德军官兵的威信很高。毕竟他们在一起吃、一起住,呆在同一个战壕里达两年之久,感情很深厚。撤销职务、整组部队都无所谓,但让他们的指挥官就这样回国,无疑等同于带着羞辱回国,他们不答应。

最为重要的是,隆美尔在获得元帅军衔不到半年,就被打的撤退3000多公里。这样的变化太快,一时反应不过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更何况苏联战场也是焦头烂额,无暇顾及隆美尔的去留。

当然,隆美尔继续留在非洲,除了能够稳定非洲德意联军的军心,维持轴心国之间的团结,还意味着德国依然在非洲占有主导权,并依靠隆美尔的威名牵制非洲战场上的盟军。这是让他继续留任非洲的根本原因

隆美尔也不愿就这样走了。